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史卡德」(Matthew Scudder)系列小說,俺是從《到墳場的車票》(A Ticket to the Boneyard)開始看的。這不是系列的第一本──其實已經是第八本了,不過當時俺並不知道;也不是國內出版的第一本──這俺倒是知道。彼時沒想太多「沒從系列第一本看會不會看不懂?」之類的問題,而是心忖「這應該每本都是一個獨立故事,從哪一本開始都可以吧」;選這本的理由很單純:那時俺覺得自己需要讀一個黑暗的、沉淪的、幾乎沒有救贖感覺的故事,俺知道這系列可以劃歸在「冷硬派」(hard-boiled)推理小說,俺喜歡冷硬派推理小說,而這書的書名看起來符合需求,這樣的理由就夠了。
所以俺買書時根本沒搞清楚裡頭寫的是啥。
奇妙的是《到墳場的車票》並不完全符合俺的預期,但卻真的是俺當時需要讀的一個故事。黑暗、沉淪、沒有救贖嗎?某部分情節的確可以用這幾個詞來形容;《到墳場的車票》不大像一般推理小說,比較像個有殺人魔的驚悚小說,故事描述一個多年前被主角史卡德送進大牢的壞蛋出獄了,開始對史卡德及他身旁的人展開一連串報復行動。史卡德逮到壞蛋時還有警職在身,有妻有子;壞蛋出獄時史卡德已經無業獨居,勉強算是個沒有執照的偵探。警察抓壞蛋、壞蛋恨警察,這事似乎理所當然,但這壞蛋憎恨史卡德還有另一個原因──他會入獄,是被史卡德設計的。
壞蛋很壞──崇尚暴力、生性殘忍,召妓後不顧對方反對進行過激的性虐待而且不付錢;不過史卡德讓壞蛋吃牢飯的手段也不完全光明磊落,說白了,史卡德是透過栽贓的方式,讓公權力成為自己的工具。
問題是,壞蛋出獄時的史卡德,已經沒有公權力當靠山。
於是,當壞蛋揚言要把史卡德身旁的女性一個個殺掉的時候,史卡德除了設法找尋壞蛋的行蹤,也只能張皇列出與自己有關的女性名單,好警告這些女子避禍;但壞蛋的標準根本不算個標準──與史卡德只聊過幾句的女子遇害,連電話簿上同姓的女子都遭殃──而史卡德則發現,自己生命中的確有幾名女性有過交集,但其實根本孑然一身。
在驚悚的情節底下,《到墳場的車票》是巨大、沉重、存在已久卻一直沒被正視的孤獨,而在孤獨底下,有個連史卡德都說不明白的什麼撐著。
那個什麼也撐住了俺。
於是俺開始對這個角色有了興趣,開始讀其他系列作品,讀完了已經出版的,就等著系列新作出版。
多年下來,史卡德系列的十七本長篇、一本中篇和一本短篇集俺都讀了,有幾本長篇讀了不只一次,例如《八百萬種死法》(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和《刀鋒之先》(Out on the Cutting Edge),有那麼幾年,《酒店關門之後》(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每隔一段時間就重讀一次。這系列當中,重讀次數最少的是《父之罪》(The Sins of the Fathers),這是系列的第一本,也就是史卡德初次登場的故事,俺在國內譯本出版時買下,讀完,然後就再也沒翻開過這本書;因為那時覺得這本書裡的史卡德還不怎麼史卡德──至少還沒變成俺視之為友的那個史卡德。
回頭想想這因由有點好笑。畢竟在系列作當中,史卡德其實一直有些變化:他與幾個固定角色之間的關係,他酗酒的問題和戒酒的經過,而且與許多系列作品主角不同的是,大多數史卡德故事裡的時空似乎都發生在卜洛克寫作的當下,電腦普及了、手機出現了,而史卡德及一眾固定角色也越來越老;倘若1976年的《父之罪》裡史卡德是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到2019年的《聚散有時》(A Time to Scatter Stones),他就已經七十幾歲了。
年紀漸長,看待世界的角度多少會點不一樣;俺最常重讀的是1982年《八百萬種死法》到1998年的《每個人都死了》(Everybody Dies)那約莫二十年間的作品,最熟悉的也是那個時期的史卡德。但史卡德有些東西是一直沒變的,包括俺初識他時那個撐住了他也撐住了俺的什麼,只是每回重讀這個系列,俺都沒選《父之罪》。
最近這系列出了全套電子書,俺馬上買了。然後,俺想,俺可以按著卜洛克的寫作順序,全部再讀一次。至少一次。
是故,許多年後,俺重讀了《父之罪》。
結果十分愉快。
卜洛克寫《父之罪》的時候比俺現在還年輕,不過敘事技法相當純熟;俺已經很習慣拆解故事好研究寫作技巧,看得出卜洛克在哪個部分利用描述形塑整個場景,看得出卜洛克如何透過對話讓每個角色變得立體,看得出卜洛克在哪裡埋了小小的線索推進情節,甚至看得出卜洛克可能如何刪去枝節或加入史卡德的評論感想,來構築故事該有的氛圍,而這一切卜洛克做得非常自然,對於觀摩創作,這本書仍是不錯的示範。
史卡德當然還不那麼史卡德,但他其實已經是俺視之為友的那個史卡德,不同的只是卜洛克還沒有花那麼多筆墨讓史卡德表現自己──而這事在後續系列作裡佔了較多比例。
要挑毛病當然還是挑得出來,但實在讀得太愉快了,所以那些不算明顯的毛病幾乎都被俺忽略;重要的是,在這本史卡德首次出場的作品裡,卜洛克已經準確地掌握了這系列在黑白混沌、難以用世俗眼光定義善惡的道德模糊地帶,一個平凡的人如何堅持自我判準、試著在濁世存活的基調。
初讀覺得有些問題的作品,很可能不會有重讀的機會;在過去的經驗裡,重讀有時還會找出更多問題。史卡德系列或許是個例外。
俺一直很慶幸自己認識了史卡德。
現在俺很慶幸俺決定重讀這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