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很洛夫克拉夫特。《怪物的宇宙學》

Wolf Hsu
Mar 4, 2024
(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a-small-bridge-over-a-grassy-field-next-to-a-house-u4nh7dTjU8s

許多年前初次讀洛夫克拉夫特(H. P. Lovecraft)作品,印象並不算好。

或者,精準點兒說,該是洛夫克拉夫特的故事不像其他一些俺聞名已久的經典作品那樣,讓俺一讀就覺得「喔喔喔這個好強啊」。

有部分原因可能出在文字──那時俺讀的是英文版,字是不至於不懂但覺得有個什麼卡卡的沒法子讓俺進入故事,這樣讀起來有種「俺知道這裡你想表現得很恐怖但這些文字沒法子讓俺覺得很恐怖」的距離。

和文字有關的原因多少也和時代有關──俺本來覺得自己對於19、20世紀交界時期的英文小說敘事方式接受度頗高,先前讀其他作品也沒啥障礙,可是洛夫克拉夫特就是不大對勁。

雖說「印象不算好」、「文字沒法子讓俺覺得很恐怖」,但更精準點兒說,俺的確覺得洛夫克拉夫特的故事蠻恐怖的──不是他用文字描述的情節,而是他講故事的態度,一種大家都知道那裡有什麼東西不大對勁所以垂下眼光別過了頭想當作沒看到就不知道的時候某人卻大聲嚷嚷指著那裡說哇靠有隻大怪物耶的態度,彷彿他用一種想裝得精緻但不很精緻的手段劃開一顆彩球但大家都知道那顆球其實是個外星囊胞一裂開就會不可收拾,像是小孩子想要裝成熟或就只是中二硬要去捅一個大人說不能捅的禁忌之物結果那東西爆出黑色的漿汁全灌進喉嚨裡頭嘔也嘔不出來,或者例如某種粗糙的、做得很爛編得很假的仿古物偽傳說,大多數人一看一聽就只會因為它的粗糙而一笑置之,但事實上是大多數人一看一聽都因為它的粗糙而覺得毛骨悚然。

那種粗糙宛如一種真切的絕望。這很恐怖。

後來幾年,書讀得多了點,對洛夫克拉夫特的認識多了點,接觸到的相關題材作品也多了點,一提到洛夫克拉夫特,或者是幾乎與他畫上等號的「克蘇魯」(Cthulhu),聯想到的大多就是觸手加蝠翼加巨大身軀之類的具象特徵;洛夫克拉夫特小說俺記得的細節不多,但那種很原始的、粗礪似的恐怖印象一直都在。

因此,讀《怪物的宇宙學》(A Cosmology of Monsters)時,俺本來也預期會讀到這類東西。

結果令俺意外。

《怪物的宇宙學》開始像個小鎮故事,怪物似乎是存在的,但比較像是某種現實的變形代表──潛伏在腦中的病症、衛道之徒的限制、扭曲的欲望,以及各種連結恐怖的情緒,可能是被恐怖壓出來的瘋狂,可能是想弄清楚恐怖的偏執。待到主角一家構思「鬼屋」遊樂場時,故事出現了另一層趣味:一方面以一個其實相當具有現代巧思的概念設計鬼屋(並不是只擺著妖魔鬼怪道具或有人穿上戲服嚇人那麼單純),一方面講述某些簡陋的製物如何化為懾人的夢魘。有趣的是,雖然有幾個角色喜歡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卻也毫不客氣地指出那些作品當中種種不完美之處。

然而,怪物並非「似乎」存在。牠真的存在。

故事中段之後,《怪物的宇宙學》呈現了一種不同的恐怖──恐怖可以是種慰藉,可以是種依靠,可以是個逃離現實的手段,可以是個歸處。現世與人心的恐怖其實更難承受、更難對抗,而超現實的恐怖與之相較,幾乎是溫柔體貼的。

直至結局之前的另一個翻轉。

剛讀完《怪物的宇宙學》結局時,俺覺得不大滿意──不是沒有人在過程中犧牲,只是與洛夫克拉夫特的故事相較,《怪物的宇宙學》結局似乎太溫和客氣了(洛夫克拉夫特的角色大多數都沒什麼好下場);但轉念想想,並非如此。

《怪物的宇宙學》很精緻。它的敘事是輕快的,雖然黑暗一直蟄在底層,它描述了種種成長過程的沉重,但並不缺乏明亮的顏色。這感覺不怎麼洛夫克拉夫特。

但它的現實與超現實、理性與瘋狂、成熟與沉淪、光明與黑暗並非對立的兩面,而是相互糾葛彼此影響的整體。有的角色走岔了路,有的角色歪斜了人生,而因種種欲望、情感而與恐怖相互糾纏的角色,最終必須付出代價;看似圓滿的結局是透過某種獻祭達成的,而所有傷害都切切實實地不可逆轉,沒有真正的救贖。

這很洛夫克拉夫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