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年前第一次看庫伯力克(Stanley Kubrick)導的《鬼店》(The Shining)時,覺得非常恐怖──但那個恐怖不是來自有名的走廊雙胞胎、浴缸女鬼、從門後洶湧而出的血海或者被庫伯力克整得幾乎精神崩潰的女主角Shelley Duvall(好吧,最後這個的確蠻恐怖的),而是來自劇中某種難以喘息的巨大孤獨,然後看一個本來有點壞掉但是打算重新振作的人,在那個環境裡毫無希望地一路走向崩毀。
彼時俺不知道庫伯力克修改了不少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原著中的情節、改變了劇中家庭裡的某些微妙關係,也不知道老金並不欣賞這個改編的電影版本。不過後來看過部分老金自己動手編劇的迷你影集,還是覺得庫伯力克版比較厲害(對不起了老金)。
一直以來俺都認為老金的文字作品有些恐怖相當高明,但也發覺那些作品裡俺認為恐怖的部分和很多人(或許也包括老金自己)認為的不大一樣。這或許和俺初次閱讀老金作品的經驗有關。
俺第一本讀的老金作品叫《圖書館警察》(The Library Policeman)。這故事其實是個中篇,原為《Four Past Midnight》這本收錄了四個中篇的合集裡第三個故事,當年出版社把這書一拆為四,還找了國內著名的漫畫家麥人杰畫封面──多年後俺有幸結識麥叔,發現他壓根兒忘了自己當年曾經畫過這個。
《圖書館警察》描述一個小鎮商人Sam Peebles臨時被找去當地的扶輪社演講,Peebles莫名其妙答應之後發現自己不但完全不具備演講技巧,也完全不知道自己該講什麼,可是到扶輪社演講有助拓展人脈增加業務,答應了又反悔則沒什麼好處。Peebles的公司很小,請了個兼職的祕書Naomi Higgins,Higgins建議Peebles到小鎮圖書館找本參考書──總有些書會教人怎麼寫演講稿和上台發言吧?聽了建議,Peebles發現自己從沒想過圖書館可以提供這類援助,也發現自己不知為何已經很多年沒再去過鎮上的圖書館。
Peebles聽從建議到了圖書館,感受到某種不大自在的壓力,但在圖書館員(也是館長,小鎮嘛)Ardelia Lortz女士的協助下找到了合適的書。Lortz提醍他要記得準時歸還,「否則我會派圖書館警察去找你。」──「圖書館警察」就是個用來警告孩子如期還書的虛構角色,Peebles當然知道沒這種東西,但聽了還是覺得有點怪怪。演講很成功,Peebles很樂,接下來的發展不難預測──借來的書不見了,Peebles開始努力地想要弄本書還給圖書館,然後他真的遇上了「圖書館警察」……
老金寫故事的優點之一是他很在意現實,多年後俺才明白這點在寫有非現實設定故事裡相當重要,可以讓看起來荒誕的情節變得很有說服力。弄丟從圖書館借來的書不是好事,但也不是什麼會讓人生終結的大事;書不會憑空消失,仔細想想或許就會想起自己丟在哪裡,或者再買一本還回去,或者繳罰款,就算真有個「圖書館警察」來催討也沒什麼關係,總之這事情不是不能解決的。Peebles沒有因為遺失書籍就覺得末日降臨,他相當實際地進行了所有他想得到的補救措施,但卻一再遇上麻煩,而與此同時,Peebles也逐漸記起自己多年不再接近圖書館的原因,甚至發現了小鎮裡隱藏多年的祕密。
《圖書館警察》裡頭有怪物,但俺當時覺得恐怖的並不是怪物,而是某種隱在日常之下的黑暗,包括被Peebles壓進記憶深處、幾乎已然遺忘的過往經歷。這故事當然說了怪物和「圖書館警察」有多可怕,但那個可怕有部分來自Peebles不願面對的童年陰影,所以這故事不是在告訴讀者說Peebles被「圖書館警察」整得多慘,而是他揭開自己設置的硬殼、直視內裡之後,透過「相信」能獲得什麼力量。某方面來說,這幾乎是個以直視闇暗、理解、相信及愛來對抗恐怖的光明故事。
《Four Past Midnight》的其他中篇俺後來全買了也全讀了,這個版本絕版已久,倘若讀者有興趣俺也不建議費心去找──因為雖然俺讀了很多遍,但譯筆其實欠佳。這本書後來有新的譯本,拆成兩冊,分別叫《午夜2點》和《午夜4點》,也已絕版,不過譯得好多了。
後續幾年俺陸陸續續讀了不少老金的作品,也看了不少改編自他文字作品的電影;文字作品大多相當有趣,電影的品質就很參差。早些年讀老金作品時,最喜歡的是《牠》──老金在許多作品中關注的議題,幾乎全數集結在《牠》裡頭:成長、友情、霸凌、遺忘、潛伏的異物,以及逃離或對抗的選擇。彼時俺讀的是在租書店翻到的舊譯本,字印得極小還是累積出了七百頁的厚度,為了防止脫頁,租書店加了長釘固定;俺約莫半夜開始讀,一路讀到天亮。
老金的文字作品很多,雖然號稱「恐怖大師」,但倒不全是恐怖故事,他寫過科幻、寫過異能者、寫過完全沒有超自然元素的故事,還寫過一篇以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和華生(John Watson)為主角的推理短篇。老金用字有點囉唆(他的中篇字數其實接近長篇,而且自承初稿寫完後有時會刪掉1/3──到底有多愛叨唸!)這事在俺初讀時就感覺得到,但這有部分原因在於老金擅長用具體物事去形容各種狀況及塑造角色,因此老金筆下的角色大多相當立體鮮活。
雖然老金常說自己在「販賣恐怖」,但俺總認為,就算有一定比例的讀者當真享受老金筆下的妖鬼或怪物,但理應也有不少讀者同俺一樣,認為老金故事最好看的部分,其實是他能精準地描寫人性。
與宮部美幸那種近乎白描、層次分明的寫法不同,老金擅於經營現實的手法可以讓日常在某個不經意的時點就轉進極端狀況,擅於塑造角色的技巧則能夠讓角色們在那個極端狀況裡發揮出人性的各種面向,有時互助有時破壞,有時找到活路,有時把情況變得更糟。
俺的確認為老金有的故事很恐怖,但那個恐怖不來自鬼怪本身,而來自處於絕望境地中的角色反應。換個角度想想,對俺這樣的創作者來說,老金能把這事處理得這麼好,其實才是他最恐怖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