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女性,以及故事──《三千年的渴望》

Wolf Hsu
Sep 13, 2022

--

(圖片來源:https://www.imdb.com/title/tt9198364/mediaviewer/rm2817789953/

《三千年的渴望》(Three Thousand Years of Longing)電影開始沒多久俺就笑了──因為女主角在開場的獨白透著某種文藝腔,那不是一般角色會用的說話方式,而是小說作者以全知視角描述角色時的行文方式,有時第一人稱主角也會在非對白的場合使用,前提是這種說話方式得符合角色設定。文藝腔在這裡沒有什麼問題:《三千年的渴望》改編自A. S. Byatt 的短篇小說〈The Djinn in the Nightingale’s Eye〉,俺沒讀過原作,不過這樣的句子可能就來自原作;女主角是個研究神話經典及各種故事的敘事學者,會講出這種獨白也很正常。發笑的原因不是文藝腔很做作──雖然《三千年的渴望》導演是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他也參與了劇本改編,而俺的確沒料到會在他的電影裡聽到這樣的句子──相反的,是因為那個文藝腔聽起來相當自然,這得歸功於飾演女主角艾莉西亞(Alithea Binnie)的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她似乎不管演什麼都很自然。

自認孤獨得很剛好的敘事學者艾莉西亞到伊斯坦堡演講,在機場及演講會場都看到異象,她認為是自己過分旺盛的想像力作祟。艾莉西亞在一家店鋪裡買了一個玻璃瓶,清洗時弄開了瓶蓋,瓶中冒出大量煙霧,精靈(Djinn,Idris Elba飾)出現,表示可以讓艾莉西亞實現三個願望。

但艾莉西亞沒打算許願。一則是因她認為自己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況,所以沒有想要實現的願望,二則是因身為敘事學者,她很清楚自古以來關於「三個願望」的故事都是警世故事,願望最後盡是虛妄。

「瓶中精靈」與「三個願望」容易讓人聯想起《一千零一夜》(كتاب ألف ليلة وليلة‎)裡的〈阿拉丁〉(علاء الدين),不過事實上〈阿拉丁〉裡的神燈精靈沒有限制許願次數(這故事裡的戒指精靈和神燈精靈雖然能力有差別,但只要是能力所及的事都可以隨便持有者差遣),《一千零一夜》的另一個故事〈漁夫與魔鬼〉(حكاية الصياد مع العفريت)裡才有「三個願望」這個設定(不過這故事裡的漁夫也沒許願)。現在很多人把「神燈精靈」和「三個願望」聯想在一起,可能是因為迪士尼改編版的關係(順帶一提,原版的〈阿拉丁〉裡頭也沒有魔毯)。

艾莉西亞在電影裡舉的例子是個笑話,不過俺印象更深的是雅各布斯(W. W. Jacobs)1902年的短篇小說〈猴掌〉(The Monkey’s Paw),這個短篇是艾莉西亞所謂「警世故事」的最常見形式:第一個願望被無端浪費,第二個招來災禍,必須用掉第三個來修復第二個造成的麻煩。〈猴掌〉肯定不是第一個使用這個形式的故事──這個形式在許多民間傳說或童話裡出現過──但〈猴掌〉加入的恐怖元素很難不讓俺留下深刻印象。

電影從這裡開始出現了有趣的期待:精靈要如何讓艾莉西亞許願?她如果一直不許願,故事要怎麼發展?她如果許了願,那會是什麼?既然熟諳各種故事,那麼她有可能避開「警世故事」設下的框架嗎?

艾莉西亞不想許願,倒是和精靈聊起天來,精靈開始講述自己的過去,包括被囚至瓶中的經過,從示巴女王(מַלְכַּת שְׁבָא‎)的年代(約莫西元前6世紀,精靈因故被囚入一個銅瓶)到19世紀中葉(精靈被囚進玻璃瓶,直到一百多年後被艾莉西亞釋放)。聽完精靈漫長的故事之後,艾莉西亞內心浮現了一個想法……

「講故事」這事很像〈漁夫與魔鬼〉的發展──《一千零一夜》常常故事套著故事、故事連結故事,〈漁夫與魔鬼〉也不例外:魔鬼說了自己的故事、漁夫說了另一個故事,故事撞擊的結果將漁夫的人生導向新章,又帶出其他故事。《三千年的渴望》並不是〈阿拉丁〉的變形,而是〈漁夫與魔鬼〉的變形;它後續的故事比〈漁夫與魔鬼〉牽扯出來的故事單純,不過精靈的漫長經歷頗有意思。

精靈講的過往經歷大致可以分成三段,前兩段都出現了宗教經典和歷史當中的人物,有趣的是,從精靈敘述的角度來看,那些偉大的男性君王雖然吒咤風雲,但真正左右歷史走向(以及精靈自己命運)的,其實是女性;而在第三段故事裡,則提及女性獲得知識之後開始擁有的自我主張。

米勒的畫面語言一向懾人,《三千年的渴望》也不例外,轉場相當巧妙,某些場景瑰麗得色彩斑斕,看他的電影,視覺上一向十分享受;而米勒的故事常有許多藏在設定裡的言外之意,《三千年的渴望》亦是如此。

《三千年的渴望》是一個關於故事的故事──故事是人類用來解釋未知、傳遞思考、建立共識的重要工具,故事能解放孤獨,用不同視角不同方式敘述故事,可以顯出同一物事的不同面向與立體深度。《三千年的渴望》也是個關於女性的故事──它並未直接高談女權,許多情節看起來女性似乎仍受制於男性或被男性吸引,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條貫串其中的線索,而艾莉西亞最後的決定,則有某種兩性相互對等尊重的意義。

奇妙的是,《三千年的渴望》其實也是個關於愛的故事,關於相處,以及恰如其分的孤獨。

--

--

Wolf Hsu
Wolf Hsu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