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讀得愉快的原因(!?)

Wolf Hsu
Apr 15, 2024
(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man-driving-car-t6sIyh2swzQ

前陣子因為應慢工出版總編輯黃珮珊的邀約,畫了三則以《見鬼》為題的短篇漫畫,刊出之前,俺把這事告訴謝宜安──宜安今年初剛出版新書《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而這三則漫畫裡,有些材料在這本書及她的另一本書《特搜!臺灣都市傳說》裡曾經提及,這兩本書俺都讀過。

剛開始構思漫畫時俺其實是看著《臺灣都市傳說百科》目錄找材料的──宜安是這本書的撰稿者之一──書中簡要地列出了一百個台灣的都市傳說,佐以插圖。宜安自己的作品也有插圖,查考整理詳細許多,包括國外的研究或傳聞與台灣版本的比較、這些傳說可能的流變及傳遞方式,以及它們的生成如何反應特定年代或地域的社會狀況。

找了一輪最後選的仍是俺本來就熟悉的三個題目,按進度把漫畫完成,刊出後意外地接到媒體筆訪,一起受訪的就是宜安。

前幾個訪題和「鬼」有關──這有點奇妙,《見鬼》裡有一些鬼,《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裡有很多鬼,但這兩部作品要談的其實都不是鬼;不過訪題倒是讓俺記起一樁多年之前遇過,似乎稱得上「靈異」的經驗,俺已經許多年沒想起那事。

最後一題要我們談對彼此作品的看法,而讀《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的經驗相當愉快。

俺不是個特別偏好鬼故事的人,不過學生時期大概人人都或多或少會聽說過幾個鬼故事;俺的中學到大學時期從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跨到九零年代,大學後幾年使用市內電話撥接上線的網際網路才開始流行,俺趕上了網際網路風潮,但先前沒玩BBS,幾乎不看電視,雖然沒在網路上找過鬼故事,卻還是聽過或讀過不少鬼故事。一是因為八零年代有段時間,以校園、軍隊、演藝圈等等不同場域為題的鬼故事作品集是國內出版大宗,流行到幾乎每個人都讀過其中幾本,就算沒讀也會聽身旁的人提及;另一是因為九零年代有段時間,電視頻道裡講鬼故事、靈異經驗、當事人自身遭遇的怪異現象,或者提供古怪照片讓所謂「專家」或「老師」分析講解的節目很多,即使俺幾乎不看電視,也會有朋友或同學講起。

《特搜!臺灣都市傳說》有點像是那段歲月裡相關記憶的綜合回顧,《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更像,其中甚至提及俺大學母校的一則鬼故事──這則故事一點都不有名,俺念大學時只聽過一次,而且那回的內容只提及那個沒有頭的鬼是怎麼來的,沒有作祟或禁忌之類情節,想來這故事當年就已逐漸淡出學生的記憶,說不定現在的學弟學妹們已經沒人知道。

其他故事俺從前大約聽過八到九成,妙的是俺大多是在大學前聽說的,有的故事俺聽聞時並未實際指出場景──《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中放在「宿舍」的故事有很多屬於此類,這是書中佔比最大的鬼故事出現場景,但俺只記得俺聽過的故事裡有「房間」,不記得指的是學生宿舍,也不記得出現過校名。這可能是轉述的人講得簡略,也可能是俺的記性很不牢靠;俺記得的常常是那個用來製造驚嚇的重點,而且還常常挑剔呈現方式夠不夠力道或合理與否──現在自己成了創作者,這簡直是現世報。

此外,俺住在大學宿舍的那一年,聽聞的鬼故事意外地少(其他寢室同學的脫序行為倒是聽了很多,唔),想來想去只聽過前頭講到的那則,但俺連那個無頭鬼學長有沒有在我們宿舍出沒都搞不清楚。

這顯示出這類故事要查考最初源流的困難──宜安在書中談了自己的研究方式,主要以有書籍、電視節目,以及網路紀錄留存的為主;這種大家常常當成聊天話題,不怎麼認真對待的傳聞,可能在更早的年代就已出現,只是很難真的追溯源頭。

不過宜安倒是在《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裡詳實有理地討論了那些空間為什麼會出現鬼故事,這些大家並不認真看待的傳聞之所以出現及流傳,其實反應了場景、時代、社會中的價值觀念等等特色。宜安的研究仔細認真、推論簡明有據,讀得愉快,主因在此。

當然,鬼故事會因特定背景生成,也可能在生成條件改變後消逝,一如俺聽過的那個無頭鬼學長,現在或許已經沒有學生知曉;俺猜測原因是那個鬼和火車有關,但在俺念大學的時候,雖然知道附近有鐵道,可是日常裡並不會特別意識到它的存在;重要成因淡出集體記憶,鬼魂就模糊了形體。宜安在幾篇當中也提到這種因時代流轉帶來的變化,例如書中〈「現在幾點?」的特殊感覺〉一節裡提到「問時間」的鬼,宜安寫道,「要是有人無法掌握當下時間,代表他忘了帶手機──『忘記帶手機』比『現在幾點』嚴重太多了,時間相較之下都不重要了」,俺噗嗤笑了出來。

另一個讀得愉快的原因與主因相反──《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可視為一種「除魅」,但即使大家知道鬼故事是假的(有些時候,甚至不需要這麼嚴謹的論述,我們都可以知道那個故事是假的),還是很難完全避免被情節(就算很粗糙)撩撥而起的恐懼,俺認為這是包括鬼魂但不只限於鬼魂的恐怖故事,對閱聽者產生的魅力之一──讓人在相對安全的處境享受恐懼,以及恐懼散去之後的安心。

最後一個讀得愉快的原因比較私己。

俺讀《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記起自己寫過一個短篇。那個短篇叫〈公路大明星〉,收錄在《沒人知道我走了》這本短篇集中,故事一開始就是深夜載客的計程車司機載了一個鬼,司機知道後座那傢伙是鬼,又驚又怕,也擔心車資會收到冥鈔,而且那鬼還開口和司機聊天──這故事裡用的「計程車載鬼」和「付冥鈔當車資」都出自都市傳說,這類傳說在《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出現較多,《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只約略提了一下;《沒人知道我走了》是十幾年前寫的,那時宜安的這兩本書都還沒出版(算起來當年她應該還是學生),俺沒能讀到這麼詳細的資料,但十分理所當然地挪用了都市傳說裡的要素,甚至利用這點在結局做了翻轉。

(寫到這裡又想起《沒人知道我走了》的最後一個短篇、與書同名的〈沒人知道我走了〉,也是個翻轉的鬼故事──搞半天俺原來寫過很多鬼故事嗎?)

因為記起這事,於是覺得回頭重讀當年那些鬼故事集應該會有另一種趣味,或者找到一些可以在小說裡玩的東西,只是俺也知道那些書大部分都寫得不算好,想讀的書那麼多,這一轉念又沒了興致。

幸好,《必修!臺灣校園鬼故事考》有一大堆來自那些書的摘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