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顆蛋──關於《PUZZLE Vol. 2》及中篇〈Eggs 蛋〉

Wolf Hsu
Jun 3, 2024

--

(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white-egg-beside-green-leaves-9gV3pwjKxKo

約莫是2024年年初台北國際書展前後,冬陽邀我替《PUZZLE Vol. 2》寫篇小說。

要做《PUZZLE》雜誌是2023年就討論過的,印象中彼時冬陽沒提要我寫稿,我暗忖寫作者眾,就算找我,大約也不會這麼快,再說雜誌邀稿這事向來沒有事先通知的可能──邀稿時多半是講多久之後需要稿子、詢問能否參與,受邀作者則評量一下自己的工作狀況是否來得及寫或有沒有合適的稿件可以提供,時間許可就應允不許可就婉拒──所以我壓根兒沒想「倘若有天要替《PUZZLE》寫稿的話得寫什麼」,這類差事我一向見招拆招。

PUZZLE》第一期我讀得挺開心。然後稿約就來了。

交稿期限是四月,對我而言,寫個中篇,這時間相當寬裕──前提是我知道要寫什麼。寫的時間好估,但想的時間難測,而且冬陽還說:「讓闕一刀練練刀吧。」

闕一刀是我的長篇《螞蟻上樹》主角之一。寫已經設定好的角色可以省掉一些準備功夫,但也會增加一些限制,例如某些角色不大適合放進某種類型或某種氛圍的故事;又例如闕一刀有個奇妙的職業叫「替身廚師」,當初設計這角色就是希望他遇上的故事都和料理有關,這表示寫給《PUZZLE》的短篇也該有這特色。況且,在原初的設計裡,《螞蟻上樹》是個雙主角進行的故事,冬陽要把闕一刀找出來,丁筱霞也就一定要出場,而且她的戲份不會比闕一刀少。

要在三萬字內講完故事、要雙線進行、要和料理有關,這些都是構思故事時的限制;當然,我認為倘若我不管這些限制──例如讓闕一刀穿越時空解決懸案、完全不讓丁筱霞登場,或者乾脆不寫闕一刀,按照先前接到邀稿時那樣想個全新的故事交差,或者就爆字數寫個五萬字──冬陽也拿我沒轍(好孩子不要學),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每次遇上限制,我總覺得我能想出解決那個限制的方法。

這像是形狀固定的積木,或者具備即定規則的遊戲,其中有些東西無法變動,但不表示玩不出新花樣。

〈Eggs 蛋〉是在這些限制底下完成的。事實上,決定要以「蛋」為題時,我自己又加了其他限制──例如我希望這個故事有個「蛋形」的結構,又因刊載在《PUZZLE》裡頭,所以希望它有種相嵌的趣味;我希望沒有讀過《螞蟻上樹》的讀者不會覺得這個故事難以進入;可以從這個故事認識這兩個角色,也希望讀過《螞蟻上樹》的讀者,會很開心地重新見到他們。

交稿之後理論上就剩下根據編輯意見做的修改、我自己重讀時手癢加上的潤飾,以及改錯字之類工作,但這回的狀況不同。

冬陽希望小說最後除了有作者簡介之外,也附上作者發表過的作品列表──但發表作品後做紀錄這事,我已經荒廢了超過十年(好孩子不要學)。自己出版過哪些書自然都記得、每週固定寫的東西也都照例記錄,但是在不同媒體上發表的文章,檔案雖然都還留著,卻幾乎沒去管它們什麼時候刊載在哪個媒體。冬陽所謂的「作品列表」指的主要是透過「出版」形式面世的小說(意外替Leonard Cohen譯的詩也被他列進去了),也就是說我可以不管自己寫過的書評、推薦、導讀、解說、書籍介紹或作家專題,但我也記不清楚自己到底交出去過多少篇小說。總之我從硬碟裡翻出一堆,冬陽也幫忙查了媒體資料庫,《PUZZLE Vol. 2》成書後它們就列在裡頭,而且我很確定一定還有缺漏(因為寫到這裡我就想起一篇沒放進去的極短篇,叫〈Q for Quaff〉,刊在2006年某一天的《自由副刊》──再找個時間補進去,這是電子雜誌的好處)。

話說回來有機會整理一下這些資料也不壞,至少我知道《PUZZLE Vol. 2》裡有我2024年6月之前發表過的大多數小說作品列表,對記憶力日漸其差的老人家而言頗有幫助。這些作品倘若有電子書,冬陽會附上連結,除了《螞蟻上樹》──這本書的新版預計2024年9月才會上架──倘若大家對那些故事有興趣,請善用電子雜誌的這個優勢。

而且想想,因為答應了一個邀稿而回頭重新檢視自己的作品,也有點回頭畫了個圓、弄出了個蛋形的感覺。

〈Eggs 蛋〉我寫得蠻開心,寫完後自己重讀也蠻喜歡──不是因為這是個多偉大的故事,而是暫且不論自己就是作者這事,這故事的角色和結構都有我喜歡的趣味。它的內裡其實有些複雜的對應和指涉,不過無論讀者有沒有意識到那些,它都是個流暢好讀、不需費力就能理解表層情節的故事。

就像顆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