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有部叫做《益智遊戲》(Quiz Show)的電影,真實事件改編,描寫20世紀五零年代美國一個相當受歡迎的益智問答電視節目《Twenty-One》爆發的作弊事件──製作單位與某個參賽者串通,操控賽事勝負。
電影裡可以看到製作單位如何製造戲劇張力──例如升高空調的溫度然後特寫參賽者冒出的汗珠,觀眾不知道空調的事,只會以為參賽者緊張地冒汗。但製造戲劇張力是一回事,操控賽事勝負是另一回事,可是製作單位似乎認為兩者沒什麼不同;被問及為何作弊時,製作單位回答:我們做的是娛樂,想要教育?去上學吧。
這當然是誤解,或者是狡辯。就算認定電視節目的重點是娛樂而非教育,也不代表應當作弊──人們大抵會視「比賽」在某種公平條件下進行的東西,勝負憑藉的是雙方的實力和運氣,而非理應中立的單位(例如主辦方或者裁判)刻意操縱,一如人們願意為了娛樂而觀賞各種體育賽事,但不代表人們允許這些賽事舞弊。
「益智」二字容易讓人認為冠上這倆字的東西有益智力,但這算是誤解,或者誤用。以「益智」為名的題目,某些的確能夠訓練特定幾種與思考有關的能力,不過電視節目的「益智遊戲」大抵就是問答,可以藉此知道一些問題的答案,但這和訓練智力沒什麼關係。
大家容易把益智遊戲的參賽者視為聰明人,但這也是種誤解。「聰明」的定義模糊,「記憶力」常被歸進此類,而益智遊戲的參賽者大多數看起來記性不錯;不過記性好的人不見得符合其他「聰明」印象,況且參賽者可能只知道許多「資訊」,但並不是「知識」。例如他們或許答得出某個物理名詞,但不知道該名詞的研究脈絡、對後續發有什麼影響,或者未來可以如何應用等等;沒有建立相關的知識體系,這個名詞對物理學家而言很有用,對參賽者而言除了拿來答題(或者向人炫耀)之外,用處不大。
況且,參賽者們也不見得真的記憶力優於常人。
2005年,印度外交官史威魯普(विकास स्वरूप)寫了一本叫《Q & A》的小說,2008被改編成電影《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描述主角在贏得電視益智遊戲節目《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的最終大獎後,因為只是個印度沒有正式上過學的年輕侍者,因此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被指控作弊。主角對律師講述自己知道那些答案的原因,揭露那些題目與其人生經歷的牽連。
是的。有些時候知道某道問題的答案,原因是那道題目與自己的人生有關。
2022年,日本作家小川哲的《你的謎底,我的謎題》(君のクイズ)回應了這件事。
這本小說以主角三島玲央為第一人稱主述者,描述他參加益智遊戲節目、面對決勝負的最後一道題目時,對手本庄絆在主持人尚未唸出題目的狀況下完美地說出答案。三島玲央落敗,但認本庄絆和製作單位可能作弊,於是試圖查明真相。
《你的謎底,我的謎題》字數不多,節奏也相當明快,不到一小時就可以讀完。三島在追查真相時,也回顧了自己的人生──這個部分有點像《Q & A》,讀者會看到三島為什麼知道那些答案、那些題目與他的過往有什麼關係;三島也一再強調,益智遊戲參賽者會知道答案,常是因為題目與自己有關。不過,三島與《Q & A》的主角不同,是個常常參加類似比賽的參賽者,因此書中提及不少答題技巧,這部分十分有趣──益智遊戲的題目可說毫無範圍,而參賽者可能嫻熟某些題庫,聽到題目的前面一部分,就能將答案瞬間限縮到只有幾個選項;參賽者會注意題目當中的關鍵詞句,那句話一出現就幾乎能夠肯定答案是哪一個;參賽者會推測題目要怎麼出才漂亮,所以可以捨棄某些可能的答案;參賽者不能在意是否答錯、注意主持人還沒講出的字詞可能是什麼,以及善用搶答到真正回答之間的幾秒思考時間。
這部分其實顯示了「益智遊戲」的「比賽」本質:比賽會有規則,而參賽者除了自己的競爭實力之外,越是了解規則、熟悉規則,就越有可能利用規則讓自己獲勝。也因如此,這書讀到一半時,頗擔心三島最後真會找出舞弊方式──作弊也算某種利用規則,可是更精準地說它其實是破壞規則,倘若處理失當,這書的其他部分可能也因此減損意義。
幸好小川沒這麼做──本庄並沒有和製作單位聯手作弊。只是稍微美中不足的是,三島找出本庄答題的真相部分處理得不算好──那個原因設計得很好,甚至能夠扣接到《益智遊戲》電影觸及的「娛樂媒體」議題,但作者小川的敘述安排使得情節的戲劇張力不大夠,有點可惜。
奇妙的是,「戲劇張力」這事又回到《益智遊戲》的討論議題了。
以故事而言,《Q & A》大概是三者當中最好的,除了情節的起伏動人,主角的人生回顧也帶出印度的社會階級現象,以小見大;以議題討論而言,《益智遊戲》大約最為聚焦。《你的謎底,我的謎題》某方面說算是同時擁有上述兩者的優點(雖然三島的人生回顧輻射出去的範圍沒法子像《Q & A》那麼廣),同時再加上對「益智遊戲」本身的討論,可惜的是結局處理讓它差了那麼一點。
結局處理再細緻一點、戲劇張力再強一點的話,《你的謎底,我的謎題》不但可以扣接「娛樂媒體」的討論,也能讓「益智遊戲」對三島及本庄的人生意義產生更明顯的對照,讓整個故事更完整。
寫小說畢竟不是益智遊戲,光是給出最佳解答,還不算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