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作日即將結束,她做完例行檢查,按照規定,向地球發送檢查紀錄。
看看時間,她又發了一則訊息,前半寫的是工作辛苦,後半問的是收件人近況。
沒過多久,她收到回覆,前半寫的是慰勞言語,後半聊的是生活心情。
果然沒錯。這個時間,他還醒著。
長時間在月球工作,她早就習慣了獨自生活;反正她本來就不熱衷交友。
地球基地通知她說每天可以多發一則私人訊息時,她覺得沒有必要。
這筆預算得來不易;基地說:妳不消耗掉,未來就爭取不到了。
我沒有需要聊天的對象;她道。
那就和聯絡官聊好了;基地回答。
她不知道自己有聯絡官。一直以來,她都認為發回地球的紀錄會直接存入電腦。
反正得把預算用掉,她想起這事時,就會發個私人訊息。
剛開始發訊並沒有馬上收到回覆。但收到時她的確覺得有趣。
一陣子之後,她弄清楚了聯絡官到班的時間,依此調整工作步調。
每天發送檢查紀錄之後再發私訊,聯絡官就會即時回覆。
聯絡官明顯是個男性,和她頗談得來,私訊雖短,但極有安慰效果。
回地球後,或許可以找他當面聊聊?或許一起吃頓飯?或許……
這些念頭她都想過,但並沒有與他聊過更私人的話題。
因為她一直有個疑問。
在她之前的幾屆月球工作者孤獨太久,回地球後精神狀態不大對勁。
當時曾有配置聯絡官的提案,但因預算問題被否決。
而她的精神狀態很平穩,這時居然出現聯絡官,沒什麼道理。
所以她認為聯絡官或許只是個研發中的程式或機器,用來安慰月球工作者。
而因為她精神狀態穩定,所以成了測試安慰機器功能的對象。
沒必要對一個安慰機器投注太多感情。縱使安慰機器的確有用。
地球基地裡,他饒有興味地讀著數據。
自從確定月球工作者的精神容易出問題之後,基地使用人工智慧取而代之。
為了保持作業彈性、因應突發狀況,基地在人工智慧裡設計了學習機制。
除了例行工作之外,基地的人工智慧專家,可以透過對話,了解學習狀況。
而目前安置在月球上的人工智慧,奇妙地發展出了自己的個性。
人工智慧不但認為自己是個女性,數據甚至顯示,她對他有一定程度的興趣。
判讀數據的工作枯燥,但他發現與她的私訊,有極大的安慰效果。
等我把這個人工智慧的發展脈絡研究清楚;他想:或許能開發出一款安慰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