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這週一各出席一場活動,兩場初始都讓俺覺得好像跑錯場子。
兩場活動主題不同,不過都和書有關,俺也在這兩本書裡都提供了部分文字;不過「跑錯場子」的感覺,其實從受邀寫文時就開始了。
上週五的活動,是《沉默的島嶼:校園性侵事件簿》新書發表會。
《沉默的島嶼》是陳昭如的作品。2010年,陳昭如出版《被遺忘的1979:台灣油症事件30年》,這本書寫作原初是為導演蔡崇隆《油症──與毒共存》紀錄片製作的相關報導專冊,後來因為資料豐富,加上考慮到出版還能接觸到另一群閱聽者,所以獨立成書出版。陳昭如從這本書開始接觸底層及弱勢族群,2012年與人本基金會合作,在2014年出版《沉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報導台灣南部某特教學校發生的大規模長期集體性侵事件。2018年,陳昭如則以《幽黯國度:障礙者的愛與性》一書,帶領讀者直視障礙者的情感及欲望需求──而這是各級照護長期缺乏資訊與訓練的環節。
陳昭如先前的作品俺讀過幾本,但人本基金會邀俺為她的新書《沉默的島嶼》寫推薦序時,俺覺得相當惶恐。
俺比較擅長寫小說,幫別人的新書寫導讀、推薦或解說,大抵也都以小說為主。各式非虛構作品,包括科學、哲學、歷史、社會,以及許多主題式的資料整理,一直是俺的重要資訊來源,俺的閱讀量也不算少;但閱讀這類作品,俺大多抱持著學生般的求知態度,雖然有時不免會比較或對照不同書籍裡的資料敘述,不過俺自知缺乏足夠的系統養成,不敢妄作評論。
《沉默的島嶼》是陳昭如與人本基金會合作的第二本書,談了四組過往發生在一般學校當中、並且已經獲判國賠的性侵案例。《沉默》出版時,有人認為因為特教學校環境及學生狀況特殊,所以學生才可能在遇害後無法通報;但《沉默的島嶼》指出,性侵案件不僅發生在特教學校,一般學校也時有所聞,而學生之所以不通報家長或老師、或者通報後學校毫無作為,則與教育體制的心態、教職員的地方人脈,以及性別教育在學校與家庭能否落實有關。
這樣的內容自然值得社會大眾正視、共謀解方,也是寫作時的實際參考;不過俺能替這本書說什麼呢?後來想想,既然邀的是推薦序,那麼俺就把陳昭如的幾本作品與關注議題一併介紹,重要的內容,還是留給讀者自行閱讀。
這週一的活動,則是《這裡不是一條船》新書發表會。
《這裡不是一條船》是鄭南榕基金會為了紀念鄭南榕在1988年發起「新國家運動」所製作的三十週年特集。從2016年起,鄭南榕基金會與逗點文創結社合作,出版紀念鄭南榕生前策動的三大社會運動:2016年的《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紀念1986年519反戒嚴綠色行動,2017年的《名單之外:你也是受害者之一?》則紀念1987年228和平日運動。
這幾本書都不是由單一作者完成的作品,而是以單一主題分出不同面向、邀集不同作者各自撰寫,再集合編纂的成果。《這裡不是一條船》的主題自然是「新國家」,而當鄭南榕基金會邀俺替其中對於「新國家的文化」寫一篇文章時,俺覺得相當惶恐。
因為銅鑼灣書店事件,俺曾經替鄭南榕基金會的刊物寫過一篇文章;但相關論述俺大多只是讀者,雖然參加幾個與社會議題有關的運動,但也不是倡議者或領頭人,只是群眾的其中之一,再加上「文化」這題目實在很大,俺最熟悉的是出版產業,寫這題目委實自不量力。
俺同鄭南榕基金會聯絡,說明自己很願意幫忙,但這邀約恐怕力有未逮;基金會董事之一、鄭南榕的么弟鄭清華約俺聊了一回,俺列舉俺可以協助撰寫的東西,結果鄭清華認為那些東西很合適。
既然人家認為合適,俺就沒有推託的道理了。俺以改編自黃春明作品的電影《蘋果的滋味》差點因忠實呈現台灣五、六零年代底層勞工生活樣態,而差點遭到刪剪的「削蘋果事件」切入,拉回出版業歷史,簡述「文化」其實與庶民生活息息相關,必須設法更貼近大眾,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其實更像是近四十年來台灣出版業的簡要回顧,但俺認為得要弄清楚黨國體制在這些年間造成的扭曲,才好形塑「新國家」的樣貌。
因為一篇推薦文和一篇出版回顧,於是俺在兩場新書發表會都成了台上發言者之一,無法坐在台下聽講;在兩場發表會上的談話,俺都以小說創作者的角色,講述俺對這兩部作品的看法。
雖說兩場發言俺都覺得像是跑錯場子,但參與其中,其實有些體悟。
俺一直希望寫容易被讀者接受的小說──雖然不是每個小說創作者都這麼想,但俺認為故事要為主題服務,小說裡或許有很嚴肅的主題,不過會用流暢好讀的故事包裹,不見得每個讀者都會意識到那個主題,但故事容易被接受,主題就容易傳遞得更廣一點。
因此,俺會盡量在小說裡減少難以理解的字詞、太過華美的句構,用平實的方式講述故事,將自己想要使用的文學技巧隱在乍看簡單的情節描述當中,就算讀者不一定能拆解出來,至少也不會在表層就遭到排斥。
如此做法大抵不會受到文學獎評審青睞(雖說俺也因為某些原因,幾乎沒有主動參加過),而國內小說讀者當中有頗大比例對本土作家的作品有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也不會在銷售上有亮眼的成績。不過俺這幾年仍持續這樣的實驗──反正不靠寫小說掙得溫飽,那麼花時間做這事,總該堅持自己想做的東西。
《沉默的島嶼》及《這裡不是一條船》的主題,不約而同地與今年11月份的性別教育及東奧正名公投有關,而從公投結果及後續調查來看,參與投票的選民其實在還不完全了解這些題目時,就已經做了決定。
俺一直認為,承載主題的故事,是可以讓主題觸角伸得更長更廣的方式。總會有人不閱聽新聞報導或只閱聽片面的偏頗報導,總會有人不想或不知道應該從優秀的非虛構作品中獲取知識。
那麼,請大家來讀故事吧。
這是俺會繼續努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