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的希臘神話裡,普羅米修斯(古希臘文為Προμηθεύς,英譯為Prometheus)有不同的事蹟,有的神話說普羅米修斯以黏土創造了人類,有的神話裡普羅米修斯愚弄了宙斯(Zeus),讓人們能夠將不可食的部分(例如動物的骨頭)獻祭給眾神、自己保留可食的部分,這事觸怒了宙斯,宙斯因此藏起了「火」,讓人類無法繼續使用──在這個版本裡,人類本來已經知道如何使用火。無論有沒有創造人類、有沒有幫人類保留可食的祭品,在各個神話裡的普羅米修斯大抵都是一個為人類著想的神祗,而且,不管人類本來知不知道用火、有沒有被宙斯隱藏,普羅米修斯最著名的事蹟,就是不顧眾神禁令,盜出火種、帶給人類。
火是科技與文明的象徵。知道用火之後,人類可以烹製食物、改善營養也就延長了存活機率,可以鍛製金屬、製造更有用的工具也就能做更多事情,也可以藉由火開發出更多的種植區域、養活更多人。反過來說,若有必要,火也能用來破壞、殺戮或摧毀。
由此視之,《奧本海默》傳記的原書名叫《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是個相當巧妙的用典。直接來看,這書名將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視為「美國的普羅米修斯」,因為他優於多數人的天才頭腦,也因為他將核能科技及原子彈帶入人間,而這項技術可以提供能源也可以毀滅世界。不過,這本傳記選擇這個典故的原因,還包括奧本海默發明原子彈之後,和盜火的普羅米修斯一樣受到懲罰──而且狀況比普羅米修斯的處境複雜許多。簡單想像自然會認為是奧本海默因為原子彈奪走太多人命而受到良心的譴責,但事實上不僅於此,還與當時的國際情勢、美國國內的政局與社會氛圍,以及某些美國政界與軍界的人物有關。
一如原文副書名所示,《奧本海默》前半講述的是他的「Triumph」,從早慧、受保護的優渥童年橫跨求學時期,到成為學者並組織及領導科學家團隊研發出原子彈為止;後半則是他的「Tragedy」,從國際知名的科學明星到被逐出相關機構、無法左右核能政策,到以公共知識分子身分活動到因病過世為止。
以傳記體例來看,依年代推進雖然是個常見的寫作方法,但在奧本海默的人生故事裡,這種方法奇妙地展現出極大的戲劇張力。一方面是傳記的前後兩半正是巨星竄起與殞落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在後半的「悲劇」部分,前半種種看似旁枝末節、因各式理由被簡單處理或忽視的因素,會開始一一回頭糾纏,結成一個拖著奧本海默朝終點墜去的重擔。
以傳記為本、將奧本海默一生改編成電影的諾蘭(Christopher Nolan),應該也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倘若讀過傳記也看過電影,就會發現諾蘭很可能因此決定以兩場聽證會為敘事錨點的做法──俺在〈悖論、連鎖反應,以及時序錯置的必要──關於《奧本海默》〉一文中概述過諾蘭採用的敘事方式。其實這兩場聽證會在傳記中的佔比不大,奧本海默那場篇幅較多,而史卓斯(Lewis Strauss,電影譯為「史特勞斯」)那場篇幅很少,但選用這兩個錨點,不僅可以有效地回顧奧本海默的生平,也能聚焦諾蘭想討論的主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奧本海默》傳記不只講述了奧本海默的一生,同時也是二戰前後二十多年間(20世紀的四零年代到六零年代末期)從美國出發的人間觀察,包括對戰爭及不同國家之間力量消長的看法、追求科學知識與將其使用在現實層面的思考落差、在政治操控下科學家如何介入與被禁止介入國家建設與國際安全議題(涉及許多違法監聽、監視之類暗盤操作,作者群提及光是FBI的檔案就超過一萬頁),以及五零年代美國社會盛行的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對科學界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在字裡行間瞥見許多知名科學家的身影言行。這些題目在電影裡更集中地談了一部分,捨棄了一部分,而在傳記裡可以清楚地讀到。
《奧本海默》傳記加上註釋大概超過五十二萬字,分量不小,大致而言讀得很順,只是需要專心──一部分原因是後來出場的人物越來越多,另一部分原因是在多數橋段,兩名作者會援引來自不同人物的看法及意見;這麼做的好處是讀者可以因此明白某樁事件或某個人物被如何以各種判準評價,使該事件或人物變得更立體,壞處是如果閃神就會在讀完引述自一堆人物的說法後,一時想不起情節現在進行到哪裡。
另一方面,譯者有時會使用一些現在少見的詞語,最明顯的或許是出現過不只一次的「喬張作致」──這是「裝模作樣」的意思,也可以用「做張做致」,但現在很少會有人這麼用了。不大確定譯者選擇這類詞語的原因是否與原文有關(老實說俺覺得和原文應該沒啥關係),還是因為時代背景或某些俺不確定的緣由。很難說這麼做是好還是不好,這關乎到對於「翻譯」應該達成哪種目的的討論,俺讀起來是沒啥問題,只是有些朋友並不喜歡。
不過俺的確認為編輯可以在某些地方多下點功夫,例如俺讀到「袋鼠法庭」(kangaroo court)這詞,指的是被操控、不公平的審判過程,但這個意義或許沒那麼為國內讀者熟悉,加個譯注或編注應該會比較好。
《奧本海默》傳記並未將奧本海默描寫成一個完人──他具備某些過人的能力,也有些明顯的缺點,而在前述那種「援引來自不同人物的看法及意見」的表現方式裡,讀者還會發現某個特點某種表現可能被一些人喜歡、但被另一些人憎惡,使得這個「美國普羅米修斯」比希臘神祗更接近凡人。
「普羅米修斯」的名字有「深思熟慮」的意義。但在人間攪和,即使是睿智的普羅米修斯,也會有許多無法顧及的身不由己。《奧本海默》不只是一個科學家的傳記,也是一段值得省思的史實,而其中純粹知識與實務執行、政治利益與國際權力、戰爭與和平、理性與偏執之間的拉鋸,至今仍然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