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可以接受故事裡有不合理的設定。
有些人認為這算是某種「類型默契」──某些類型的閱聽者可以接受該類型裡頭出現非現實的設定,例如武俠小說的讀者可以接受寺裡的和尚路邊的乞丐其實是武功高手、某些功夫可以隔山打牛千里傳音,奇幻小說的讀者可以接受揮揮魔杖唸唸咒語就能無中生有、有的法術可以讓人變形有的可以召喚異獸;無法接受這類設定,就沒有「類型默契」,難以閱讀該類型的故事。
這麼形容大抵沒錯,而俺的接受範圍更寬一點──俺可以接受推理故事出現超自然元素(例如「虛構推理」系列),也認為奇幻故事裡出現科技發展沒什麼問題(例如「迷霧之子」三部曲之後的續作),或許因為俺對「類型」不怎麼在意,或許因為俺生性隨便,只要那些設定有助於講出好故事,俺都不會挑剔。
當然,這不表示胡亂設定絕對沒問題。有些設定既不能反應主題,也不能驅動角色推進情節,對場景特色或氛圍營造毫無必要,那放進來不是種浪費就是種干擾;相反的,有些時候就算設定中途變了,創作者操作得宜,故事還是可以很有趣。例如日本漫畫家荒木飛呂彥的「JoJo的奇妙冒險」(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系列,第三部裡出現一個反方角色的「替身」(スタンド,這部漫畫裡的超能力)棲於鏡中世界,而與之對抗的正方角色認為「鏡中世界是不存在的」,並據此找出反擊的方法;但在第五部裡,卻當真出現了一個角色的替身可以在鏡中世界行動,這個設定被直接了當、毫無理由地改變了,但該段情節仍然很有趣。在故事中途改變設定(而且完全是動用作者特權)不是好事,不過讀者不很在意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情節隔得較遠,有的讀者可能已經忘了(說不定荒木自己也忘了);二,「替身」這異能雖有主要的設定規則,但小細節其實常常變來變去,有的讀者已經慣了;三,這系列故事(除了前兩部尚未出現「替身」這個設定的部分)出現戰鬥橋段時,大致上都是看原有的角色如何使用已知的設定對抗新出現的設定,所以這種情況讀者們並不覺得奇怪;以及,四,這系列故事的「替身」設定原來就與「精神能力」、「生命能源」及角色特質等等有關,在這種具有異能的世界裡,荒木要加進什麼似乎都說得通(例如靈魂或幽靈)。
不過中途改設定絕對不是好事,有志於創作的朋友請不要輕易嘗試。荒木這麼做可以過關還有一個主因在於他沒有更動不該更動的設定──在各種不該更動的設定當中,最常見的是關於角色的設定。
在絕大多數的故事裡,角色都是引領讀者推進情節的主要元素。從荒木談創作的《荒木飛呂彥的漫畫術》及一些訪談裡可以得知,荒木很注意角色設定,這使得他的角色在需要各種額外設定的異能戰鬥當中,一切的行為與決定都顯得合理,情節發展也就因而流暢──哪個角色能在面對哪種敵人時發揮什麼作用、順利解決問題,哪個角色能在陷入哪種困境時出現什麼成長、讓劇情轉出意料之外的變化,閱讀起來都順理成章,會讀到驚喜但不會令人出戲。倘若荒木沒把握好這個部分,他的作品就不會那麼好看。
「不該更動的設定」並非永遠不能改變,但要改變就得在故事裡出現對應的安排。以角色設定為例,這理由無論是某件小事,例如手塚治虫「火之鳥」(火の鳥)系列的《鳳凰篇》(鳳凰編)中的主角強盜我丸在逃離追兵時善待了一隻小瓢蟲,這事的影響在情節裡慢慢蘊釀,或者是某件大事,例如同一個故事裡的佛師茜丸被廢去雙手,直接給予角色人生巨大震撼,都會讓角色的原始設定有一部分因而改變。
但是角色設定改變倘若沒有仔細安排,就會出現不合理的設計,最常發生的情況,就是創作者已經預設好情節要怎麼走,然後不管角色設定如何就硬要角色照著劇本把那個情節發展出來。
俺很難接受故事裡出現不合理的設計。
不合理的設計會讓閱聽者出戲──在那個剎那,閱聽者會發現這故事不是角色面對衝突時發展出來的人生情節,而是有個故事之外的主宰者押著角色這麼做的;角色的行事缺乏動機、毫不合理,這樣的故事絕大多數不會好看。
舉例來說,俺可以接受有某種外星生物可以變形成地球上的各種,呃,隨便什麼東西(事實上俺很喜歡這類玩具,它們簡直是各種收納創意的綜合展演),拍成電影在大銀幕上看起來視覺效果也蠻好,但電影裡一直出現那種不合理的設計,故事整體而言就挺糟。
好吧。這是看完《變形金剛:萬獸崛起》(Transformers: Rise of the Beasts)後的藉題發揮。不合理的設計在小說裡也會出現,有志於創作的朋友請務必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