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有時,不離不棄──關於史卡德最新中篇及系列作品

Wolf Hsu
6 min readNov 18, 2019

--

(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0FbNx6kJZY

閱讀《A Time to Scatter Stones》的感覺五味雜陳。

《A Time to Scatter Stones》是美國作家卜洛克(Lawrence Block)2019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屬於以馬修‧史卡德(Matthew Scudder)為主角的系列作品。這個系列除了2011年的短篇選集《The Night and the Music》以及2019年的這部中篇,其他十七本都是長篇小說,第一本是發表於1976年的《父之罪》(The Sins of the Fathers),算起來已經超過四十年。

1997年,系列作第五部《八百萬種死法》(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繁體中譯本在台灣出版,與1982年的英文原版相隔十五年,應該是國內大多數讀者首次認識史卡德這個當過紐約警察但已因故離職、與妻子分居後離異、和應召女郎伊蓮(Elaine Mardell)保持像情人也像朋友的關係、因為酗酒問題開始參加匿名戒酒協會的無照偵探。

關於史卡德的種種設定大抵在《父之罪》裡就已經完成,不過彼時他還沒參加匿名戒酒協會;從《父之罪》開始,讀者會在每本書裡發現史卡德的酗酒問題越來越嚴重,到《八百萬種死法》時他已經出現酒精中毒的症狀;他雖然開始參加匿名戒酒協會,但並不當真認為這類聚會對自己有幫助,每回聚會成員輪流發言講述自己與酒精相處或搏鬥的人生經歷史,他總是只聽不說,直到《八百萬種死法》一書的最後才轉變態度。

推理小說的高潮大抵會是所有線索拼出案發經過、找出真凶的橋段,但《八百萬種死法》最撼人的,其實是故事結尾時史卡德在匿名戒酒協會上的表現。卜洛克曾經自承,寫到這裡時,他覺得這個系列可以結束了;但他後來發現──讀者在讀到那一段時可能也有類似發現──這個系列故事當中,史卡德如何偵辦案件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或更吸引人的,是史卡德如何看待人間。

《父之罪》裡史卡德的設定雖然完整,但不算突出;經過四個故事,這個角色越來越立體,到了《八百萬種死法》時,讀者對「史卡德怎麼生活」和案件可能已經一樣關心。《八百萬種死法》不是系列的結束,某個角度來說,它才是這個系列真正的開始。

《八百萬種死法》並不是俺讀的第一本史卡德小說,原版發表於1990年、繁體中譯本在1998年出版的《到墳場的車票》(A Ticket to the Boneyard)才是。這個故事其實不怎麼「推理」,因為凶手身分一開始就知道了,最後也沒有情節逆轉,比較像是一齣凶手不知何時會從何處襲來的驚悚片。凶手是史卡德十二年前當警察時逮住並設法關進大牢的罪犯,出獄後誓言復仇,並且要先把與史卡德有關的女子一個個殺害。追查凶手下落及預防凶手襲擊的部分自然精采,但最觸動俺的,其實是史卡德察覺凶手意圖、開始思考凶手究竟會把哪些女子視為目標的情節;那些回顧自己人生片段之後的反省,透露出史卡德身處濁世都會的空虛懊喪,以及內裡的孤獨。

這讓當時的俺感同身受。

俺是因為喜歡這個角色,才持續追讀系列作品的;也就是說,每回俺買了一本新的史卡德系列小說,最想知道的不是「史卡德這回遇上什麼案子」,而是「史卡德最近過得如何」。

這並不是說史卡德系列小說中沒有悚慄駭人的案件。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是史卡德系列出版的高峰期,從《到墳場的車票》到1998年的《每個人都死了》(Everybody Dies),卜洛克在九年前發表了七本史卡德長篇作品;除了《到墳場的車票》外,其餘六本的案件都相當懸疑血腥,有幾樁甚至帶著獵奇色彩。每個故事裡頭,都會讀到史卡德因為案件而展開的人性觀察、微不足道的歪斜如何發展成巨大的殘酷、對於善惡沒法子簡單一刀二分的處世情狀,以及史卡德自己的人生際遇。

有些系列作的主角,年齡會一直維持在某個範圍,不過小說裡的史卡德及相關角色,幾乎跟著現實世界以及卜洛克一起變老;新世紀之後的第一個十年,這系列只出了兩本書,而且改變了敘事結構。這兩本小說幾乎都馬上出版了繁體中譯本,故事是連續的,俺當初讀的時候印象並不若前頭的作品那麼好,也只讀過那麼一回,現在已然不大確定原因。

特別的是,2008年的繁體中譯本《蝙蝠俠的幫手》,雖然算是史卡德系列作品,但並沒有原文版本。這本短篇集收錄了史卡德的短篇故事及一篇卜洛克的獨立短篇,是吾友冬陽從國外的短篇合集中挑出來的編輯成冊的作品。因為對角色的熟悉,所以這些短篇讀來仍有長篇的節奏與韻味,反倒比前幾年的那兩本長篇更「史卡德」。

2011年的《烈酒一滴》(A Drop of the Hard Stuff),卜洛克回歸原來的敘事結構,也用回憶的方式讓主要情節發生在過去。這不是卜洛克頭一次使用這種手法,事實上,俺重讀最多次的《酒店關門之後》(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講的就是不同時空的兩樁案件。不過在史卡德年老之後使用這個手法,一方面可以讓故事在一個俺最熟悉的「史卡德時空」裡進行,另一方面也有一種經歷風浪回顧過往的悠然和惆悵,讀起來十分舒服。

同年的短篇選集《The Night and the Music》選的內容與《蝙蝠俠的幫手》大致相同,不過刪掉了那個獨立短篇,另外加入兩篇以史卡德為主角的短篇。

卜洛克雖未明說,但《烈酒一滴》讀起來已經有點像是系列作品的謝幕之作;沒想到2019年,卜洛克發表了《A Time to Scatter Stones》。

與《烈酒一滴》不同,史卡德這回解決的事件發生在「現在」;事件其實相當簡單,幾乎沒有任何「推理」成分,但卻巧妙地回應了史卡德過去常見的接案過程與調查方式。許多篇幅都是史卡德與伊蓮的對話,不過並不無聊,反倒相當有趣,同時在對話或情節當中,召喚出系列作品裡的一些重要角色、回顧一些重要事件。

卜洛克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了,不確定他未來還會不會寫史卡德的故事,但《A Time to Scatter Stones》已經是這系列一個精簡但溫暖的節點。史卡德年事已高,但他「抬起屁股敲門去」的傳統調查模式仍然有用、他的思緒仍然清晰,過往的經驗讓他對人性的直覺更加透澈,而他仍然願意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換個角度想,吾等讀者將繼續老去,而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史卡德會在這些精采的故事裡繼續活著,不離不棄。

《A Time to Scatter Stones》應該會以《聚散有時》的書名發行繁體中譯本,而《The Night and the Music》則會以新版《蝙蝠俠的幫手》名義出版;這兩本中譯作品都會發行電子版,將是這個系列首度出版的電子書。俺不確定不認識史卡德的新讀者在閱讀這兩本書時會有什麼反應,但對於史卡德的老朋友們而言,俺相信閱讀它們都會生出感動。

因為史卡德曾經撐著我們走過某段懊喪頹唐的人生。他是一個未曾親見但堅定支持的朋友。

--

--

Wolf Hsu
Wolf Hsu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