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是「家」──關於《營繕師異譚》與〈客人〉

Wolf Hsu
Mar 6, 2023

--

(圖片來源:https://www.pakutaso.com/20181139312post-18457.html

讀小野不由美的短篇小說集《營繕師異譚》(営繕かるかや怪異譚)時,很自然地聯想到今敏的短篇漫畫〈客人〉(お客様)。

「營繕」指的是土木工程的修建,也就是修復或改建已經存在的建物,不是從頭開始建築工程;從這些短篇裡頭看來,日文裡的意思也差不多。《營繕師異譚》收錄了六個短篇,架構大抵是某人或某戶因故繼承或租賃了舊屋,遷入舊屋或對舊屋進行部分改動之後開始遇上怪事。這些住戶無法搬家,為了解決問題,有的詢問原屋主,有的求助於宗教,後來都會透過介紹,找來一名青年幫忙。青年名叫尾端,自稱專司營繕,不過並不是靈能者、不會驅魔,甚至看不見那些讓住戶困擾的怪事。不過,在尾端檢查了房屋格局、傾聽完住戶經歷之後,會提出一些工事建議──大多不是大工程,而是可以快速完工的小部分更動;做完這個工事,困擾住戶的怪事就消失了。

這些短篇的前半多少有點像恐怖故事,有的還極具日式悚慄氛圍,例如〈雨之鈴〉(雨の鈴)中那個只在雨天出現、距離自家越來越近的女子(根據鄰居的說法,這女子抵達某戶致哀之後,該戶就會有人死亡),或例如〈異形之人〉(異形のひと)中那個蜷縮在屋內某個角落、渾身髒汙又消瘦的老人(這就算是個活人,冷不防看到還是會被嚇傻);但是在尾端插手處理之後,故事的感覺會逐漸變得溫柔,有時還帶著哀傷。原因是尾端進行的修繕工事並不在鎮壓或驅逐怪異,而是引導、解放那些怪異,或者讓那些怪異繼續以一種與住戶和平共處、互不侵擾的方式存在。

唯一一個把怪異阻絕在住家之外的大概是〈滿潮的水井〉(潮満ちの井戸),有意思的是,在這個故事裡,尾端的解決方案是「就算沒有怪異也會成立」的。這故事裡的住戶夫妻因為重新開始使用院中之井,結果不但院子裡的植物枯萎,妻子也開始看見怪東西;尾端的解釋是,因為該戶近海的地理特質,井水混了部分海水,變成含有微量鹽分的半鹹水,而因為混了海水,所以海裡某些「東西」也隨之而來。「植物枯萎」一事與怪異無關,純粹是因為院內種植的植物無法適應含鹽的水;而解決了半鹹水的問題,連帶也就解決了「海裡某些東西隨之而來」的問題。

此外,〈滿潮的水井〉和集子裡的其他故事一樣,顯示了尾端的考量不只著眼在怪異上頭──〈滿潮的水井〉裡的丈夫相當喜歡那口井,所以尾端的工事一方面阻絕半鹹水繼續流入,一方面也讓井看起來仍然可以使用。在其他故事裡也可以看到尾端的這類考量:改造屋頂會讓屋裡的採光更好、修整大門之後住戶依舊方便出入,調整某些格局之後,屋裡的動線會變得更順暢。這些工事都消除了擾人的怪異,同時也都讓那些「家」住起來更舒服。

是故,尾端在意的或許不是怪異,而是住戶住在家裡的感受。尾端會詢問過往往戶的情況(倘若從前就有怪異,那麼過往住戶可能用了某些有效的方法防止怪異騷擾,又或者過往住戶就與怪異的生成有關),思索能否沿用從前的做法(例如本來有個祠堂,可能可以鎮壓怪異,但尾端認為不明白搭建的來龍去脈,光是重做一個祠堂就不會有作用),然後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修改方式。此外,尾端看不見那些怪異,不明白(也沒去弄明白)那些怪異的底細,但會用自己的方式解釋那些怪異,讓住戶對怪異的感受從「恐怖」移開,變成同理或憐憫。也就是說,尾端的解釋有可能不完全為真,但可以有效地安撫住戶的情緒,從硬體(建物修改)和軟體(住戶心情)上都讓住戶能夠繼續安心穩妥地居住在自己的「家」。

「家」這個私密空間裡出現怪異是非常可怕的──那不是某人闖進不該闖入的禁地所以遇上麻煩,而是麻煩不請自來地出現在理應安全的所在。尾端的做法,是讓「家」再度成為「家」。

從「家」的意義去看今敏的短篇漫畫〈客人〉,就有了另一種趣味。

〈客人〉收錄在今敏早期作品集《夢的化石》(夢の化石)中,描述一家四口買了新屋,不但座落在距離車站很近、還會增值的地段,甚至因為原屋主剛成屋三個月就急著脫手,所以價格便宜。不過人家急著脫手必有緣故:剛搬進去,這家兒子就在屋裡看見鬼。接下來幾天,家中成員陸續遇鬼,其中包括這家已然故去的奶奶──這種已故親人來訪倒也罷了(?),這家人還當作沒事地照常過日子(呃),但出現的鬼魂越來越多,包括二戰時的軍人、騎著馬的戰國武士,小女兒上廁所時遇見一個看來像戀童癖的鬼(真正的死性不改!)……等等,家人不堪其擾,父親於是弄來一張符紙貼在某處,心想這下子沒問題了。

隔天是星期天,父親請了同事們到新家吃飯,當然是為了炫耀自己買到好房子;前一晚沒有鬼魂出現,父親心中暗喜,肯定那張符紙發揮了效果。但沒過多久,來訪的客人也看見鬼了,而且鬼還越來越多(擁擠的情況直逼尖峰時段的車站);父親強裝鎮定地招呼客人多吃點,客人在鬼魂的包圍下囁嚅地說吃飽了──每個客人都不敢說出自己看見鬼,因為覺得別人沒看見,簡直就是該寫進《集體錯覺》(Collective Illusions)一書中的案例──接著一大堆鬼開始鬧了、所有人開始慌了,母親責備父親沒搞清楚就買了房子,兩人在有人又有鬼的混亂裡吵了起來(夫妻吵架真實際啊),人荒鬼亂之際,兒子發現了一件事……

〈客人〉是個喜劇故事,前面一大半雖然有鬼出現,但家中兩夫妻故意視而不見的態度相當諷刺搞笑,而最後的解決方式不但簡單,同時說明了為什麼這家會一直出現不同的鬼,也扣回篇名的真正意義──對這家人而言,那棟房子當然是「家」,但對那些鬼而言並不是;那個解決方式,就是找到了一個正確的法子處理那些不請自來的「客人」。

倘若讓《營繕師異譚》的尾端去幫忙〈客人〉裡這戶人家,尾端大概不會用上符紙,而是想出一個方便鬼魂也方便住戶的修繕工事,只是這麼一來,〈客人〉的結局就不會出現那種今敏式的、令人哭笑不得的幽默。

小野不由美和今敏畢竟是完全不同的創作者。不過換個角度看,《營繕師異譚》和〈客人〉其實展現了一個相同的態度:面對怪異最適合的做法不是消滅它,而是找到與其和平共處的方法;即使是「家」,或者說,正因是「家」,所以更適合安置這種包容的心態。

--

--

Wolf Hsu
Wolf Hsu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