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你漆房子──關於《愛爾蘭人》

Wolf Hsu
9 min readDec 17, 2019

--

(圖片來源:https://www.imdb.com/title/tt1302006/mediaindex?page=1&ref_=ttmi_mi_sm

本文涉及《愛爾蘭人》電影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看《愛爾蘭人》(The Irishman)的情緒相當複雜。

《愛爾蘭人》根據Charles Brandt在2004年出版的《I Heard You Paint Houses》改編,由馬汀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執導,勞勃‧迪尼洛(Robert De Niro)、喬‧派西(Joe Pecsi)及艾爾‧帕西諾(Al Pacino)主演。

Brandt的原作不是小說,而是真實人物生平紀錄,頗長的副書名「Frank “The Irishman” Sheeran and Closing the Case on Jimmy Hoffa」已經列出兩個重點:一,這書的主角是綽號「愛爾蘭人」的法蘭克‧希蘭(Frank “The Irishman” Sheeran);二,這書要替吉米‧霍法(Jimmy Hoffa)一案作結──這表示霍法的案子本來是個懸案。

愛爾蘭裔的法蘭克1920年出生於美國賓州,二十多歲時從軍,打過二次世界大戰,後來當了卡車司機,1955年時因為修車的緣故結識羅素‧布法利諾(Russell Bufalino),後來因故進一步熟識;布法利諾是個在美國的義大利裔黑手黨家族,羅素在五零年代末期統領犯罪事業,直到八零年代末期。羅素比法蘭克年長十七歲,兩人成為亦師亦友的伙伴,法蘭克開始涉入黑幫事務;羅素的表弟比爾(William Bufalino)是吉米‧霍法的律師,經由羅素居中牽線,法蘭克也認識了霍法。

霍法比法蘭克年長七歲,從小就是工會的活躍分子,法蘭克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是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Teamsters,IBT)的主席;因為霍法的關係,法蘭克也成為工會的領導幹部,霍法主導時期,這個工會曾經是全美會員最多的工會,高峰期會員總數達到兩百三十萬人。不過,除了團結勞工、抵抗資方之外,霍法也很早就涉入犯罪活動,在1967年因詐欺罪名入獄;出獄後霍法一直嘗試重回工會領導階級,但未能成功,就在1975年失蹤。

1982年霍法已被美國政府判定為法定死亡,但屍體從沒被發現,是樁懸案。《I Heard You Paint Houses》一書當中對此案的收結,來自作者Brandt指出,法蘭克在年邁時向他坦承自己在1975年殺害霍法;電影《愛爾蘭人》以此書為本、以法蘭克當主角,殺害霍法一事也是劇中最主要的爆點。

從這些背景資料看來,《愛爾蘭人》會是部時空橫跨數十年的黑幫史詩,以這樣的導演和這樣的卡司拍黑幫題材,幾乎不可能出錯;待真看了電影,也的確非常精采。

從一開始療養院場景中的精準運鏡,史柯西斯就展現了絕佳的執導功力,每個畫面的色調、每個橋段的配樂,都讓人佩服。史柯西斯在這部電影裡的敘事結構有點複雜,不過順著他的引導不會產生任何紊亂;演員的表現非常到位,畢竟在二十世紀的後半,他們幾乎就是奠定黑幫電影形象的標誌人物。

故事從遲暮的法蘭克(迪尼洛飾演)向某人(這個角色沒入鏡,或許可以想像成原書作者Brandt)敘述自己在1975年偕同妻子及羅素(派西飾演)夫婦,長途開車去參加比爾女兒的婚禮開始。史柯西斯利用旅途當中的幾處結點,連接法蘭克與羅素相識、加入黑幫組織、執行暗殺任務,以及被引薦給霍法(帕西諾飾演)、協助霍法處理枱面下物事的經過,同時敘述羅素和霍法開始因為利益之故產生不同的政治意見,遲遲無法達成共識。在旅途接近終點時,羅素告訴法蘭克,除了參加婚禮,這趟旅程還必須狙殺霍法。

三個半小時的電影裡,前三個小時以法蘭克和羅素的旅程串連,直到霍法遇害;最後三十分鐘左右,則描述幾個黑幫人士的後續,末了以孤身一人住在療養院的法蘭克身影收尾。

電影聽來似乎冗長,實則一氣呵成,當中有非常多亮點,例如對白;內容日常,有的甚至有點開玩笑,沒什麼角色像混混一樣互撂狠話,但底下都隱著危險,甚至會直接以暴力收結。

其中最精采的,是法蘭克殺害霍法的整個段落。

這個段落從法蘭克與羅素兩對夫婦在參加婚禮前下塌旅館開始。法蘭克打電話給霍法表示要協助他與對手商議,但霍法拒絕;法蘭克沒向羅素明言,只說霍法在考慮。稍晚,羅素要法蘭克再次聯絡霍法,這回霍法同意了,並說對手已經約好會面時間,要法蘭克提前去幫忙,法蘭克答應。接著,羅素禁止法蘭克去幫忙霍法,法蘭克心知有異,但羅素叮囑他不可致電霍法;當晚,羅素看著房裡的電話,沒有動作。

隔天,羅素要法蘭克把妻子留下,載他去港口,並告訴他一套透過飛機、開車、轉乘等數段行程的方式去找霍法──不是幫忙,而是狙殺。羅素表示,為了防止法蘭克警告或救助霍法,這事得法蘭克親自下手。

交辦任務的羅素語氣相當平靜,沒有破口大罵也沒有哀傷惋惜,但表現出此事不得不為的態度──羅素和霍法必須顧及各自利益,在目標衝突的情況下,兩人雖然彼此尊重,但必須以其中一方的死亡破除僵局。

聽從指令的法蘭克沒有抽動任何一股臉部肌肉,但彷彿能夠聽見他在腦中把自己和羅素的交情、和霍法的交情、情勢還有沒有轉圜可能以及可否至少不要讓自己動手等等因素都衡量了一遍──前一晚法蘭克從羅素的舉動就能明白霍法難逃此劫,但不見得料到自己得當殺手──最後決定將個人情感暫且封存,按照指示進行計劃的過程。沒有先前兩個多小時的劇情蘊釀,觀眾不會明白法蘭克會思考這些,但因為有了那些過往,加上法蘭克的面無表情,會逼使觀眾自行思索。

接下來史柯西斯拍了法蘭克迂迴前進的每段路程,法蘭克越來越鎮靜、越來越放鬆,到了他見著霍法,寒喧擁抱,已經看不出任何異常;而霍法一直到抵達法蘭克口中更改的會面地點、發現屋中無人、認為自己中計的時候,都沒對法蘭克生出任何疑心──一長串的行程及對白堆疊,表面平常,暗裡的緊張則越積越高,極為短暫、突如其來的轉身槍響之後,觀眾才會呼出一口大氣。

電影好看,但看完情緒複雜,有幾個原因。

首先是三個主要角色在不同時代都由相同演員飾演,利用化妝和電腦特效去改變他們的外貌以符合角色年紀,這三名演員都在四零年代出生,迪尼洛和派西今年七十六歲,帕西諾七十九了;法蘭克和羅素活得較久,迪尼洛和派西演出年老的樣子沒有問題,但三人演出年輕時代看來就有點古怪──特效處理的長相雖然自然,但主要集中在臉部,對於他們體態動作的修飾有限。就算沒看過三人中壯年時期的作品,可能也會覺得他們雖有中壯年的外表,但動作透著年長者的特徵;倘若對他們早期作品印象深刻,就會明白他們年輕時的肢體動作根本完全不同。

這個狀況在迪尼洛身上最明顯,因為法蘭克一角有不少戲份集中在角色三十多歲到五十多歲當中的二十年,至少都比現在的迪尼洛要年輕二十歲。其實避免這狀況最簡單的法子就是用拍片的老方法──找另一組演員來演;但一來可能找不到年紀較輕但具備類似氣場及演技的演員,二來這就會減少這三個演員精湛的表演時間。

再是倘若抱著觀賞「黑幫史詩」的心態來看《愛爾蘭人》,會覺得與期望有點不同。《愛爾蘭人》不像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或史柯西斯自己的《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那樣明顯地呈現黑幫的崛起、幫內成員的互助互鬥及幫派之間的互助互鬥、黑幫與執法單位的關係,以及黑幫當時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會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因在故事主線不是勢力最大的羅素及霍法,而集中在法蘭克身上。劇情甚至很少提及法蘭克的其他作為,大多聚焦在他與羅素及霍法的往來,以及依循兩人指令進行的各種工作;於是,羅素與霍法運用了多少自身力量影響了多少物事就被壓得比較次要,兩方勢力對政界的影響就被壓得更底層。劇中提及包括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與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的競選、豬玀灣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rancis Kennedy)的掃黑行動與甘迺迪遇刺,都與羅素和霍法的私下角力及運作有關,不過得對美國近代歷史有些基本認識,才容易理解這些事件對美國的政治、經濟、黑幫局勢及後續的國際地位有多麼重大的影響。

換個角度看,史柯西斯真正想講的,或許還是法蘭克這個角色,因為他最後選為片名的是法蘭克的綽號「愛爾蘭人」,黑幫興衰只是講述這人生平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並非全部。可能因為這個緣故,也可能因為現實當中的法蘭克對原著作者Brandt談到個人歷史時就刻意淡化自己主導的黑幫活動,所以在《愛爾蘭人》中,法蘭克當然是個從偷運牛排到殺人縱火都幹過的黑道分子,但更像是個與兩方勢力都交好、兩個掌權者都視之為摯友的「好人」;他做的很多事都是為了幫朋友的忙,他對兩方都忠實友愛,只是最後被迫選擇其中一邊。

想像中的黑幫生活近似快意恩仇的童話,而好的黑幫電影幾乎都會處理童話被現實砸毀的階段,《愛爾蘭人》也不例外。但從法蘭克「身不由己的好人」視角呈現的黑幫世界,不難發現黑幫非但不是單純與社會表層對照的暗裡、而是廣大的蔓生的灰階,並且與經濟階級、社會結構、政治權力及國家發展也牢牢相扣。

原作書名《I Heard You Paint Houses》指的並不是真的「漆房子」,而是殺手開槍、被害者血液噴濺到牆上的情狀;在電影裡,史柯西斯把它當成另一個片名標題。據說,「我聽說你漆房子」是法蘭克與霍法首次通電話時,霍法問法蘭克的第一句話;當然,聽到這個問句,法蘭克就明白霍法要自己去幫忙處理一些不能見光的髒活兒,而找法蘭克「漆房子」的霍法,最後也被法蘭克「漆了房子」。

透過法蘭克的生平,《愛爾蘭人》講的是無論身處哪個位階、什麼個性,沒有人能真正掌控一切;不管是暗中管理黑幫帝國的羅素、擁有龐大會員後盾的霍法、美國政壇的貴族世家甘迺迪成員,或是從勞工階層開始一路爬升的法蘭克,只要身處社會當中,就無法脫離「一個人作為產生的或大或小影響,最終仍會影響這個人」的不變道理。

這不是黑幫史詩。這是人生的現實。

--

--

Wolf Hsu
Wolf Hsu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