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日本作家長岡弘樹的《教場》、《教場2》及《教場0》(教場0 刑事指導官・風間公親)系列小說,三本都是短篇連作集,相當有趣──不是那種置入超多龐雜資訊與典故以構築出複雜故事的有趣,也不是那種奇想天外做出超乎想像設定把情節從基底就扎在一個未知領域的有趣,而是發現創作者以看起來相當平凡的元件組合出意料之外成品的那種有趣。
「教場」系列大致上會被歸類為「推理小說」,或者更細一點地放進「警察小說」這個類目,不過以故事發生的場景而言,它也可以算是某種「校園小說」,只是其中的「校園」不是一般進行集體教育的學校,而是訓練警察的所在──《教場》及《教場2》裡的場景是警察學校,《教場0》則是讓刑警再受訓的特殊訓練所。
從情節來看,《教場》及《教場2》有時帶著「日常推理」的氛圍──謀殺或傷害之類案件不必然發生,出現的常是隱在日常當中的某些謎團;有時幾乎帶著「間諜小說」的感覺,角色們每句對白每個動作都有不止一層意思,明著是一起生活的同學,暗裡卻互有算計。《教場0》則帶著「倒敘推理」的趣味──故事伊始讀者就會看到凶手的犯案經過,後續再看偵探角色如何解謎。
「警察小說」大多會提及警方偵辦犯罪的手法、日常的工作,以及組織內合作與鬥爭等等,主線可能仍是刑案偵查,但這些警方事務可以豐富情節(有時也會協助或阻礙主線進行)及顯示「個人/組織」關係;因此,警察小說常以刑事警探為主角,畢竟他們是直接負責案件偵察工作的人。不過,也有些警察小說刻意其他警務人員為主角,例如警局內負責與記者打交道的公關人員或負責出納的財會人員,擔任這類職位的警務人員一方面要執行類似一般企業類似職位的工作,一方面又因警察的特色(例如代表公權力、或偵查不公開等等)而須有與尋常企業職員有不同考量,也就會出現不同衝突。
《教場》及《教場2》的主角選擇偏離「警察」更遠一點──這些短篇裡的主角是警察學校的學員,雖然已經具備公務員身資格,但還不是正式的警員,極少參與現場工作,大多數時間用在學習各種學科術科,身分更接近學生。日本警察學校採寄宿制,進行類似軍事單位的管理方式。長岡在這些短篇裡一方面描述嚴格的訓練及考試,一方面藉機放進各種警察必須熟悉的資訊,從僵化制式的敬禮標準到得要隨機應變的路邊臨檢話術,從犯罪現場的觀察重點到偵訊嫌犯的細微技巧,不但充滿知識趣味,也讓人感嘆警察得會的東西真是不少。
(當然,反過來說,這也讓人好奇:經過如此訓練畢業的警察,在現實當中為何會出現某些離譜行逕──想來離開學校、投入第一線工作之後,還會面對很多變化啊。)
雖然主角們的身分與其說是警察,其實更接近學生,但他/她們又不是一般學生──警察學校的學員有些先前做過別的職業,後來才報考警校,入學的動機、專長甚至年紀都有差別;而且有些學員彼此間有競爭意識、有些學員會因種種緣故相互妒怨(例如因為一人在課堂上表現不佳而連累同組成員受罰),加上警校的高壓環境,前述關於日常推理與間諜小說的謎團因而產生。
貫串每個短篇的固定角色是教官風間公親,五十歲左右,滿頭白髮,右眼是義眼,喜歡園藝,雜學甚廣(似乎對中國古籍也有研究),擅於搏擊(從情節來看至少很熟悉拳擊),個性古怪,觀察力極佳。以推理小說的模式來看,風間是「教場」系列裡的「神探」角色,在每篇主角(以及讀者)還搞不清楚狀況之前,風間就已經洞悉一切;他會給出提點,但大多不會言明,得到每個故事的收尾之前,讀者才會從前面情節裡的細瑣片段拼湊出真相、理解風間如何把事件發展推向令人意外的結局。
《教場0》設定在風間到警察學校擔任教官之前、仍在小說裡的「T縣」總局搜查一課任職的時代──各地分局新任三個月的刑警倘若表現不錯,就有機會進入所謂的「風間道場」,在風間指揮下接受三個月的震撼教育。《教場0》每個短篇以凶手犯案開始,然後是該篇主角──被派到風間道場的新人刑警──與風間的查案經過。風間照例會馬上看清全局,接下來的情節,就是看主角如何解讀風間的暗示(或者扛著風間的威脅)進行推理。奇妙的是,雖然這些故事仍有警察小說的色彩,但推理過程其實洋溢著古典推理的氣氛。
最簡單享受「教場」系列故事的方式,其實是把每篇當成「會在結局產生驚奇翻轉」的短篇來看;不過倘若喜歡類型小說,就會發現這些故事輕鬆遊走在不同類型的巧妙姿態。日文「教場」直譯是「教育場所」,也就是「學校」或「教室」──這書名老實說聽起來很無聊,完全難以想像其中的故事那麼有趣──從《教場》和《教場2》來看,這名字指的是「警察學校」,但加入《教場0》之後,或許該認為這名字直指「風間」一角。
又或許,可以把這名字放在作者長岡身上。
因為,對讀者而言,「教場」系列是看著風間如何透過模擬、誘導、刺激甚至威嚇來「教育」主角;而對創作者而言,「教場」系列幾乎是觀摩長岡的技術表演──這個技術,會將枯燥的警校課程與平凡的日常瑣事結合成巧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