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者》裡藏的東西:「Gordian knot」

Wolf Hsu
Jun 14, 2022

--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lexander_Cutting_the_Gordian_Knot,_Study_for_a_Fresco_in_the_Castel_Sant%27Angelo,_Rome_MET_DT7868.jpg

※本文涉及《守護者》圖像小說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艾倫‧摩爾(Alan Moore)的作品常會暗藏許多意在言外的設計,有時塞在角色的某句對白,有時藏在畫面的某個角落,有時會是某個典故,有時會是某種暗喻。大多數時候,讀者沒發現這些設計,故事都還是能夠順當地進行下去,讀者不會看不懂情節,也不至於誤解結局;但倘若發現這些設計,就會看出故事除了表面進行的情節之外,還有許多夾雜其中的伏線,有時會增添故事的趣味,有時會加深故事的寓意。

參與《守護者》(Watchmen)中譯本後期編務時,這類東西讓俺很傷腦筋──這本書是摩爾的重要作品,裡頭這類設計多到一個令人火大的程度。那時受託的任務是「審定」,所以俺有點猶豫要不要多事加注這些設計,想加的原因是這麼做會讓閱讀體驗更完整,但俺不確定俺有沒有看漏的部分(想像起來一定有看漏),加了一部分漏了一部分,感覺好像事沒做完,很彆扭;反過來說,就算是原文讀者也不見得會讀出這些設計,俺應該把這類樂趣留給讀者自己發現,可是不加感覺好像事沒做完,很彆扭(咦這講過了)。

總之最後俺做了明智的決定:有看到的就寫出來,要怎麼處理,就交給編輯去傷腦筋(大家沒事不要當編輯啊)。

日前拿到印好的書,發現編輯沒有破壞讀者的閱讀樂趣──畢竟那些設計真的不少,解釋起來頁緣空白處根本放不下──俺的名字被放在「校譯」裡頭。想想這樣也好。俺可以另外寫一些東西和大家聊聊,大家讀過《守護者》後有興趣再讀就好。

這些設計裡頭俺印象最深的,是「Gordian knot」。

《守護者》的第十一章,偉特(Adrian Veidt)講述自己年輕時的壯遊經歷時,提到一則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傳說──亞歷山大的征途中,曾在戈爾迪烏姆(Gordium)見到一個繩結,這個結相當複雜,而且繩頭隱在結中,據傳是個「解不開的結」,而亞歷山大面對這個難題的方法是直接拿劍把結劈開,偉特認為這是「超前好幾世紀的橫向思考」。

這個繩結,叫做「Gordian knot」。第十一章偉特提及這個傳說時,並沒有說出這個名字,但這個名字早在第三章就出現過了──它出現在一件背心上,背心穿在一個鎖匠身上,他正在替第二代夜梟(Nite Owl)丹尼爾(Daniel Dreiberg)的住家換新鎖。丹尼爾家的鎖會被破壞,是因先前羅夏(Rorschach)來訪,想警告丹尼爾「可能有個人盯上了變裝英雄們」,但丹尼爾那時不在(他去拜訪第一代夜梟),於是羅夏就破壞了鎖,自己進屋等待。

「Gordian knot」這名字出現在鎖匠的背心上,代表這是鎖店的名字,用「解不開的結」來當鎖店的名字似乎不錯,這表示該店的鎖很牢靠,鎖匠也對丹尼爾這麼說。不過,第三章稍晚,羅夏再度闖進丹尼爾家,離去時勸丹尼爾換個好一點的鎖,表示新裝的鎖已經被羅夏破壞了(丹尼爾後來也加裝了更好的鎖),在第五章,已退休的惡棍魔洛克(Moloch)發現自己住處遭人闖入時,有一格會看見他家被破壞的門鎖來自同一家鎖店(順帶一提,這個鎖也是羅夏搞壞的);到了第八章,丹尼爾家第二回裝上的鎖又被砸了(這回是警察)──看來因為「Gordian knot」在傳說的最後是被劈開的,所以鎖店用這名字根本帶衰。

魔洛克家裡用這個鎖有另一層意思。故事最後得知魔洛克與偉特有關,這個鎖是個很隱微的暗示──偉特醉心於亞歷山大事蹟,這家鎖店很可能是偉特眾多企業當中的小小分枝。羅夏調查的事件最終指向偉特,倘若把該事件比擬為偉特製作的「Gordian knot」,那麼羅夏破壞鎖的行為就是一個提前的暗喻。刑警第一次去找丹尼爾的原因,是認為丹尼爾就是劫獄救走羅夏的夜梟,刑警造訪時,鎖匠正在幫丹尼爾第二次裝新鎖,那回刑警只有言語試探之後就離開了。刑警再度來找丹尼爾時直接破門而入,但丹尼爾和羅夏已經溜了──所以刑警初次面對「Gordian knot」時就該當機立斷逮人,後續再做就來不及啦。

「Gordian knot」用另一種方式出現在第四章。這一章裡曼哈頓博士(Doctor Manhattan)來到火星,落腳處是諾度斯戈迪山(Nodus Gordii),這是真實存在於火星的山脈(故事裡曼哈頓博士提到的火星地名全都是現實當中存在的)。有趣的是,這個山脈因地勢複雜,所以就用「Gordian knot」命名,「Nodus」就是拉丁文裡的「knot」,「Nodus Gordii」就是「Gordian knot」──曼哈頓博士出走火星其實也在偉特的算計當中,而當時曼哈頓博士因故並未察覺自己身陷一個複雜的結裡。

偉特在第十一章講述繩結典故之前幾頁,有一格出現了他在南極實驗室裡的壁畫,壁畫上畫的就是亞歷山大劈開繩結的傳奇。這一格偉特的台詞有雙重意義,不過這類台詞太多了,有機會再寫。

到了第十二章,偉特高舉雙手慶祝自己大功告成的那一格,背景再度出現亞歷山大壁畫,但畫面裡的光圈聚焦在偉特身上,背景壁畫只有被劈開的半結在光圈裡,亞歷山大的臉已在光圈之外的暗影中。偉特從「Gordian knot」獲得的啟發是「與其設法解開結,不如直接破壞它」,這個啟發連結到他以大屠殺來促進人類合作的整個計劃。在這一格裡,偉特認為自己用最佳手法(也就是破壞的手法)解決了世上最難解的「Gordian knot」(也就是人類終將自我毀滅的命運),已經取代了當年建立豐功偉業的亞歷山大。

是的。「Gordian knot」這字從頭到尾沒有正式出現在《守護者》的角色對話當中,連偉特講述典故時都沒提,但這個字背後的典故及代表的意義卻嵌合在故事的各處。這是前述「意在言外的設計」之一。

只是「之一」。其他的等有機會再寫。(還會寫嗎?)

--

--

Wolf Hsu
Wolf Hsu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