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宮部,不讀推理?那就讀《鄰人的犯罪》

Wolf Hsu
Sep 4, 2023

--

(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YfjdfsKQBsA

因故重讀《鄰人的犯罪》(我らが隣人の犯罪)──老實說俺早就忘記初讀這書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回頭翻翻當年買的紙本書自然找得到線索(俺會在第一次讀完一本書之後,在書末的版權頁或蝴蝶頁標注日期),只是那書早已不知收在哪個紙箱裡;可以粗略推估初讀的時間距今絕對超過十年,而這十數年間俺應該沒再讀第二次。

沒有一再重讀的原因不是初讀的印象不好,而是因為總有更刺激、更詭譎、更具野心也更複雜,又者就只是更新出版的小說要讀;而《鄰人的犯罪》留在俺不大可靠記憶裡的印象清新溫暖還有點可愛,就算想重讀某些書也大多沒想到它。

這回重讀的印象沒變,不過多了點兒趣味。

《鄰人的犯罪》收錄宮部美幸(宮部みゆき)五個短篇,其中的〈賀電殺人〉(祝・殺人)是1986年「ALL讀物」推理小說獎的入圍作,與書同名的短篇〈鄰人的犯罪〉則在隔年1987年獲得「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是的,現在的日本「國民作家」宮部美幸當時尚未寫出石破天驚的大部頭長篇《模仿犯》(模倣犯),仍然是個文壇新人,但從這五個短篇當中,已經能讀到一些宮部成熟作品的特色。

獲獎作〈鄰人的犯罪〉是這書裡俺印象最深的兩篇作品之一,描述小男生主角因為鄰居的小狗太吵,使得體弱的妹妹、正在為事業打拚的父母都精神耗弱,因而與舅舅和妹妹合謀綁架小狗、另尋合適的主人;舅舅做了妥善的計劃,執行過程看來也沒什麼問題,沒想到故事後半出現連番轉折。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到有想法、能力出乎意料的青少年,以及透過破格方式協助青少年的成年人,這兩個特色在宮部後續作品中時常出現;故事後半的翻轉相當精采,維持前半日常逗趣的氛圍,但一再掀出意外情節。

印象深的另一篇作品是〈仙人掌之花〉(サボテンの花),一樣有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搭配,用上了一個經典魔術/騙術手法,只是稍微做了點變化。這個手法由來以久,許多談魔術或騙局的書裡都提過,所以當年俺在那個橋段的一開始就知道角色們的盤算;不過這個騙局並不是故事裡最主要的謎團,而是故事中的學生角色們用來合理化自己研究項目的方法──他們宣稱要研究仙人掌(其實應該是龍舌蘭)的「心電感應」能力,所以每個人都養了一盆,大多數師長覺得是胡說八道,那個騙局的用途是說服師長「我們真的在做這個研究」。是故,真正的謎團是學生們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而謎底相當溫暖──這也是宮部作品的特色。

〈這孩子是誰的〉(この子誰の子)乍看是個相當單純的故事:一名帶著小女孩的陌生女子到訪,少年主角的父母都不在家,女子聲稱自己是與少年父親交往的特種行業女子,小女孩是少年同父異母的妹妹──但因某個緣故,少年知道女子說的不是事實。這故事裡並沒有出現家庭風波,結局很溫柔,宮部擅長描寫的人情羈絆、不限於血緣的「家庭」關係,在這部作品已經出現。

〈自殺心情〉(気分は自殺志願)講的是一個角色委託推理作家主角提供自殺方式──某個層面看來,這過程幾乎像是那種教人怎麼「問對問題」的思考書籍,也就是明白「真正要解決什麼」,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而在這個看來結局皆大歡喜的輕鬆故事裡,宮部其實已經放進「如何操控輿論和法規」之類她在後來幾本沉重長篇裡使用的材料。

這本短篇集裡唯一一篇真的出現殺人案件──而且是分屍案──的故事是〈賀電殺人〉,或許因為敘事方式的緣故,俺反倒對這故事沒什麼印象。〈賀電殺人〉描述正在偵辦分屍案的菜鳥刑警去參加妹妹的婚禮,對婚禮上的美麗鋼琴手十分心動,沒想到鋼琴手主動找他攀談,更沒想到的是鋼琴手講了與分屍案有關的事。這故事有點「安樂椅神探」的架構,不過俺注意到的是案件當中的某個細節,那個細節顯示出宮部觀察及描寫人性的細膩角度,這幾乎是宮部的獨門絕活。

《鄰人的犯罪》沒有宮部某些大長篇那種以大量角色勾勒各種人性面向的複雜,也沒有某些作品裡頭直指社會惡意的沉重,但已經輕巧地展露了宮部作品當中美好、值得一讀的特色。倘若因宮部常被提及的名作似乎都有點大部頭而裹足不前,甚或是對推理小說抱持某種陰暗恐怖刻板印象,那麼,就讀讀《鄰人的犯罪》吧。

--

--

Wolf Hsu
Wolf Hsu

No responses yet